上海:淘宝“人工送菜专线”

专栏
2022
04/23
12:34
财经故事会
分享

上海:淘宝“人工送菜专线”

“可能是这辆货车第一次到这样的CBD来。”刘元军对同事说。

刘元军是店铺运营主体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上海基地的总经理。因为保供任务,他们的大货车破天荒地开进了陆家嘴。

疫情影响下,上海2500万人口喷涌的买菜需求,让团购成为了保供主渠道。

从商超、外卖到电商,几乎所有的商业形态都自动切换到团购模式。居民的聊天群成了团菜群。就连淘宝,也颠覆了日常的电商逻辑,开辟出了两条紧急的“团购”通道。

货从何处来?又如何送至家家户户?商家、农民、分拣工、货车司机、外卖小哥、“淘小二”,以及千千万万“团长”……成为弥合抗疫供应链缺一不可的关键力量。

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习惯了智能化流程化工具的淘小二们,回归到最原始的手工方式,通过各种“人工”拼接,将几百万斤蔬菜送入千家万户。虽然对于偌大的上海来讲,这些只是杯水车薪。

400多个群,“前期基本靠人工”

近20天,淘宝员工蓝香习惯了一种“很不互联网”的工作方式,运行着一条“电商+外卖=团购”的混搭型供应链。

每天早晨,她经常是被人“钉”醒的,然后在400多个群里来回穿梭,上了发条般以秒计时打电话,通过各种“人工”的拼接撺掇,给上海的社区送菜,一直忙到半夜。

截至4月11日,蓝香和近百个阿里的同事,已经从山东、河南、湖北等地的蔬菜基地,将近200万斤菜陆续送入超过10万个上海家庭。

“3月23日左右,我就开始觉得苗头不对。”家住上海浦东某小区的蓝香回忆,“我发现大家都买不到菜,我也买不到。”

她冒出一个想法:从各省的阿里数字农业基地盘整肉菜等商品,在当地打包好之后,整车直接运到上海,再通过政府或社区做分发。

蓝香比普通人敏感,也被认为更有“资源”,因为她是淘系旗下淘菜菜的一名农产品销售员,在阿里工作了近9年。她想借助公司的力量弄点耐存菜,帮帮小区里的邻居。

需求很朴实,现实很骨感。疫情影响之下,跨省运输有不确定性,进入上海后更难:普通快递基本停摆,有保供资质、有人有车在地面上跑的电商主要限于本地类。

淘系有两个本地类业务,蓝香所在的淘菜菜未在上海开设业务,而天猫超市也因为部分站点关闭,在征得许可后在马路边搭起了临时配送站。

蓝香需要从零开始搭建一条临时的供应通道。多年的电商经验,让她对业务逻辑有着清晰的判断:可以试着把淘宝的供应能力和饿了么、菜鸟的城市配送能力连接起来。

她先找了淘菜菜的采购主管,又找到饿了么、菜鸟等其他部门的同事。不出所料都得到了支持,包括严苛的风控和法务。为抗疫出份力,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共识。

人“忽悠”过来,群拉起来就开始干活。大厂的响应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快,难的是,所有人都没跑过这个链路,也没有系统可以支撑。

盘好货找车送?没这么简单。从产地端的采购、品控、包装,中间的干线运输,到末端的履约配送,再加上订单管理、结算等等,涉及的环节太多了,一个小失误都可能造成全线瘫痪。抗疫无小事。

经过70多个小时的加班加点,3月31日,一条临时打造的入沪供应链初步跑通。团队是临时的,人是兼职的;外部的合作伙伴还得协同。

用蓝香的话讲,“前期所有环节基本都是靠纯人工”。她每天的时间被各种琐碎的事情填满,车发不了、货对不上,所有的堵点、漏点、卡点,都得去协调解决。

即便各种预案齐全,也难免出漏子。有一天晚上,一个临时的拼团没谈好库存,设置了2万件就上线,一下子爆了,而运力跟不上。蓝香跟同事们沟通到凌晨一两点,把所有风险一一排查并梳理出来。风控和法务给她出了很多主意。

“不少人觉得多做多错,少做少错,不做反而没错。”蓝香说,作为一个在上海18年的新上海人,她热爱这座城市。她下了决心一定要做,出了问题就扛。

对所有人来说,最大的考验是,疫情持续时间较长。连续十几天,蓝香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,每顿饭都迟到。她拉来干活的一个“小朋友”有一天突然说要请假一两天,“我很能理解他,太累了。”

一个本想给邻居“帮帮忙”的小项目,越做越大:调度了100万斤蔬菜,从山东聊城等地跨越900多公里,分三批送至上海普陀区长寿、真如两个街道;而后是浦东……

还有,一个个普通人的求助。“上海杨浦”公众号把蓝香的手机公布在保供联系方式里,3000多个电话打给“陈经理”(蓝香本名姓陈)。单单一个“淘宝蔬菜包&杨浦区需求对接”群,就涌入了300多人。

4月9日,在杨浦一家西餐厅工作的燕燕,多次抢菜失败后,在封控的老小区宿舍里,她和她的两名室友总共只剩两包泡面。

看到“上海杨浦”留的各平台的联系方式,燕燕一个一个号码加微信,一次次“参团”,但一次次失败。她尝试着加了名单里的最后一个名字“陈经理”。

蓝香问了8个群,才找到一个有证的司机。满城跑买不到东西,最终司机从邻居那里要来了一排鸡蛋、一包米、一桶油、一个卷心菜、两个花菜,两个萝卜和四个土豆。

没有燕燕最想要的吐司,蓝香还是感到遗憾。4月13日,蓝香从公司同事那里要到了两包吐司,找饿了么骑手冒雨给燕燕送了过去。

“我能做的太有限了,太有限,只能帮到一点是一点。”蓝香说。她能做的,是把每天的供应量往上加,从2000份加到20000份。

她想起一个60多岁的河南籍男子。他说自己被老板辞退了,住在一个很破的地方,问有没有蔬菜、鸡蛋。他们互相加了微信。蓝香试图联系他,但他再也没回过信息。

平台、商家一起“摸石头过河”

进入“紧急状态”的,不仅是在上海的淘小二,还有杭州淘宝总部。

天猫生鲜淘小二忆深回忆,从清明假期回来之后,她每天都开会到深夜,“有一天我被拉进了20多个电话会。到处找资源,不是在开会,就是在对商家进行培训。”

3月底,淘小二们就发现,正常的网购流程已经很难在上海走通,上海商家的货发不出来,外面的货进不了上海。

比商家生意更要紧的,是上海地区居民的生计。尽管本地类的商超、生鲜、外卖平台还在继续提供服务,但每天供应的商品一上线,便被2500万人的巨大需求“秒空”。

在天猫超市和“淘菜菜+饿了么”两条通道之外,淘宝需要开辟新的通道,把平台上的社会资源利用起来。

4月7日晚,聚划算、天猫市场、淘宝天猫生鲜行业等部门紧急成立了淘宝“上海保供项目小组”。

最难突破的点,在最后一公里。小组想了三种方案:一是顺丰、菜鸟、四通一达等社会化物流;二是外卖骑手;三是盒马、大润发的自有配送。

三种方案全部被否,因为上述运力不是瘫痪,就是已经满负荷。

团队决定,采用“电商会场+商家自配”的供应模式。成立近20年的淘宝,为上海第一次“人工组装”了一套社区团购。

商家是这个方案成败的关键。第一步,要找到合适的品牌商家,在上海本地有货有仓,并且有运力,还得有保供资质;最后一步,商家完成与各小区团长的对接。平台和“淘小二”是连接点,要为商家找“人”,还要为团长找“货”。

会场放在聚划算百亿补贴里。忆深和团队负责广撒网式盘点资源,“摸底的程度非常细。从商家的颗粒度、货品的颗粒度、仓的颗粒度,包括在仓的货值,都要统计。”

为了打通流程,习惯了自动化工具的淘小二们,回到最原始的人工操作:打电话、制作excel表。忆深说,过去多年,“我们在做消费者沟通的时候,都已经很系统化了,工具可以直接帮助我们做商品筛选、会场搭建、货品盘点等工作;但现在,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模式,所有的货品都是商家新建的,所以整个过程特别‘人工’,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进去,所以这么多天,整个小组都没有休息,都是all in状态。”

这个方案的最大优点在于,供应链路极短,本地送本地,虽然量不多,但能最大程度确保兑现承诺,“有一单就能帮到一个家”。

不确定性少了一些,但还是有很多未知数和风险点。在新闻报道中,疫情之下的上海,有限开放的资源都处于极度饱和绷紧的状态。

忆深认为,隔离中的消费者,对物资购买的“体感”更需要被充分考虑。因此,他们快速整理了一个规范化的语雀云文档,梳理了消费者最关注的信息点,比如,能不能送到我所在的区域?多久能送到我这儿?这些货有哪些?多少钱?多少份起购?

针对这些过去可能不在考虑范围内的细微信息点,淘小二都做了标准化的流程给商家,包括怎么使用短标题、头图、详情页,还提供客服的指导和培训。

此外,他们还突破了电商平台既定的流程规则。

正常状态下,在淘宝下单都是由快递发货,而团购是目前上海主要的供应方式。所以,淘小二们特事特办,帮商家们申请了“无需物流发货”模式权限,这个功能原本用于手机充值等虚拟商品。

“我们怎么保证这批货可以正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?怎么保证这批货送到消费者手中时大家是满意的?如果有逆向订单产生,我们怎么解决?”各种新的挑战和问题不断冒出来。

对于商家而言,这也是一个陌生的功能。淘小二们手把手教商家怎么使用相关功能,一起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
4月8日,淘宝“上海专供社区团”随即上线。第一批味库、绿行者等商家锁定,商品不超过10组。这些商品,均为团购模式,一单包含20份到60份,由商家统一配送,最快48小时送达各个小区指定收货点。截至目前,这个专场的商家增加到50多个,累计供应货值超过1000万。

在“72小时作战”的盘点中,淘小二们的思考是:商家真实履约能力与消费者购买体验感的平衡还是做得不够好。起订量能不能再少一点,降低消费者的参与门槛?48小时发货难以解决燃眉之急,能不能再快一点?退货怎么处理?这些都还需要不断优化。

随着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物资供应的加强,淘宝“上海社区专供团”开始把焦点转向老弱病残孕等“最需要特别照应”的人群。

4月18日下午,百余箱奶粉、纸尿裤送抵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。这里收治了200余名7岁以下的新冠患儿。

“淘小二”谷阳看到为患儿征集物资的消息后,和同事们打了四五十个电话,拉来了A2至初、尤妮佳Moony等在上海有仓有货的母婴品牌,物资都由商家免费捐赠。

“效率,成本,这些账我们都不算了”

一份79元,五六种蔬果10斤装,只需30份就可以成团,免费送到小区,这是淘宝“上海社区专供团”天猫绿行者旗舰店在保供期间打出的售价。

在疫情防控期间物价波动的情况下,这个价格甚至比日常还低。而按成本估算,100份起送才能勉强覆盖大货车的运送费。

“第一天喊出去是这个价,我们就一直维持这个价格。”店铺运营主体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上海基地总经理刘元军说,他们把包装上做了一些简化,打掉了部分成本。

作为保供企业,浩丰有菜、有车,通过淘宝“上海社区专供团”对接上了消费者。商家和淘小二商议的内容除了定价,还有配送范围,从浦东扩大到上海全域。

2辆车、2张通行证,面对激增的线上订单,这样的配送能力捉襟见肘。刘元军介绍,他们每天凌晨五六点开始备货、装车、送货,要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。

从位于金山区的基地出发,最远到宝山区,行程100多公里,连成斜对角线就几乎跨越了整个上海。配送和装卸都是体力活,一开始只有一个人跟车,后来只能增加人手,办公室文员也上阵。而且,司机和陪同人员全程都得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。

刘元军自己也跟过车。去年6月他被派来负责上海基地,一年以来几乎没去过市区。因为保供任务,大货车破天荒地开进了陆家嘴,“我跟同事讲,可能是这辆货车第一次到这样的CBD来。”

泰万盛水产贸易(中国)有限公司也是淘宝“上海社区专供团”的供应商之一。今年3月初,泰万盛有意识地把商品从上海总仓分散到浦东、嘉定、昆山的多个库房。当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,提前的布局起了作用。

最初,泰万盛先给员工送菜,又给员工亲属送菜,几十单,冷藏车可以一家一家地送,单子少则找个闪送。但当通过淘宝等平台为市民提供保障,一天几千单怎么配送就成了首要问题。

泰万盛负责人卢厉斌愁的不是货,也不是没有车,而是司机太少。不过,情况现在也在慢慢改善,随着个别小区的解封,有的时候一下子会冒出来好多个司机。

“在可以提供的各种解决方案中,我们能用哪个就用哪个。”卢厉斌说,几乎每天,公司都在观察市面上可以提供的运送方案,尽量做到灵活多样地保供应,“以前是效率优先、成本优先,但现在这些账我们都不算了。”

卢厉斌用“五味杂陈”来形容近期的感受:“团购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,我们简单算了算不会亏就送了。保供一开始的出发点是给员工的,但帮助了这么多人,我们也很意外,收到货的人,很多都会来感谢一下,我们心里就很舒服了。对我们来说,这更多是一个社会责任。”

卢厉斌深深感觉到,在上海的这场“保供战”中,平台与商家真正达成了一种“优势互补”的关系。

“刚开始,我们的团购类似于‘守株待兔’,都是市民们在小区中自行传递的,是一种被动业务;在社区团购可以‘动’起来之后,运力不再成为瓶颈时,阿里有着显著的流量优势,我们就可以拓宽下游的接单量,和平台进行对接,触达更多的用户。”卢厉斌说。

卢厉斌看到,一切都在好转当中。“这几天平台的运力开始上来了,我们原来的to B业务恢复得也挺快,前三天给原客户的出货已经和3月份持平了。”

“我还注意到,似乎现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,都开始呈现出对民生品需求量的剧增状态,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,每天的量增长得非常快。”卢厉斌依然忙得像一个陀螺。

刘元军收到的意外之喜,则是果蔬包里的一款山东苹果,因为长得比较丑,好几年一直有人跟他说不好卖。而这次,有好多上海的消费者都说口感好,坚定了他继续推广这款苹果的决心。

THE END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。

2.jpg

关于我们

微信扫一扫,加关注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