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文首发于橡实观察,授权紫金财经发布,转载请注明来源)
疫情这些日子里,动不动就囤货成为了每个人的居家必备,作为拥有快捷方便、易储存、保质期长等特点的罐头,自然成为了囤货路上绕不开的食物。
尤其在前不久在“羊间”的日子里,除了药店的相关药品买不到外,各大超市的罐头居然也被抢一空,让五七也重新见识了囤货时期那疯狂的抢货热情。
幸得友人在赠送药品时顺带送了两瓶罐头,让五七也在“羊间”品尝了一番久违的黄桃罐头。但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个疑问,如果不是疫情,你有多久没吃过罐头了,在这个冷链技术、保鲜技术以及物流如此发达的时代,罐头还能在后疫情时代继续生存下去吗?
国人对于罐头的热爱对比外国人还是相当逊色的,美国的Costco超市曾推出过一款“末日求生罐头”套餐,该套餐够一家四口人整整吃一年,保质期长达25—30年,包含230个罐头和30个桶装食品,重达816公斤,售价8499.99美元,即便是如此离谱的套餐,在开售的第一天也被抢购一空,不得不说,美国人民对于对于罐头的热爱是真的。
拥有了这批价格不菲的末日求生罐头,确实再也不担心自己被饿死了,但是这抢购一空的罐头套餐,要是放在中国,大概率会滞销,毕竟没有“烟火气”的食物,很难满足中国人挑剔的味蕾的。
美国人民对于罐头的热爱,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,作为一款古老的食品,罐头在人类历史中已经存在了200多年。
1795年,法国新政府向社会发出悬赏,希望有人能解决“成本低廉、容易运输且不流失营养”的食品保存办法,悬赏金额高达一万两千法郎,这笔赏金如果折算成如今人民币的话,是将近百万的大奖。
在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,拿破仑带着法军开始四处打仗,无论是陆战还是海战,粮食补给都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关键,正如我国古话所说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相比战争的持久,食品的保险十分短暂,在英法战争的七年间,超过半数的士兵水手死于营养不良。
千百年来,人们都是通过腌制、熏制、浸泡或者是晒干来储存食物,但是这些食物会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,让前线士兵们遭受传染病的威胁,而长期缺少蔬菜、水果摄入的士兵们,也容易营养不良,患上败血症。
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一名巴黎的甜点师阿佩尔解决了这个问题,就是将食物放入玻璃瓶中密封,然后将玻璃瓶放入沸水中加热后,瓶中的食物在常温下能保存很久,长达几个月都不变质。
这一发明很好的解决了战争中食品保存的问题,于是法国很快将这个发明应用起来,在得知法国在军粮方面的重大突破后,英国人也紧随其后,进一步解决了玻璃瓶易碎、不易运输的缺陷,发明了锡铁罐子,在随后的滑铁卢之战、克里米亚战争中,又大又重,需要用尖刀或锤子才能打开的罐头,成为了士兵们的重要食物。
罐头的出现,可以说扭转了欧洲的格局,也意味着人类食物保存史在19世纪初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,没过多久,罐头漂洋过海来到美国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美国的荷美尔公司SPAM牌午餐肉罐头享誉全球,成为了二战盟军战士补给蛋白的重要来源。
同样在美国,罐头拥有了机器制灌机,马口铁罐头的发明更是让“开罐即食”成为了现实,罐头终于从专业军事食品,变成了军民两用食品,以罐头为代表的食品工业,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烹饪习惯,应用场景开始变得愈发多元化。
无论是作为三餐中的配菜,还是午后小歇时的零食,亦或是大萧条时期的应急食品,便宜、方便的罐头食品,都是餐桌上的明星,而对于美国人来说,便宜、大罐的食品当年在中国可是餐桌上“奢侈品”。
我国最早的本土罐头,当属1893年诞生在广州的中国第一家罐头厂——广茂香的豆豉鲮鱼,那一开罐就扑鼻的香味让人念念不忘又高攀不起,如今随便走进一家港式餐厅,都能点到豆豉鲮鱼油麦菜这道经典美味。
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,国内肉类、水果类罐头的产量,都有了较大的提升,罐头也慢慢走进了人们的生活,但对于普通人来说,吃上一份罐头还是十分奢侈的,相关数据显示,七十年代,一斤猪肉的价格是五毛到一块钱,而一瓶水果罐头的价格大约为8毛钱左右。
也是那时起,提上一瓶水果罐头去走访亲友、看望病人多少比提一斤猪肉看上去更体面,在五七的记忆中,小时候因为与同学打架,双方父亲提上一网兜的道歉品中,自然少不了黄桃罐头的身影。
吃完黄桃罐头喝完糖水,还要加点凉白开洗洗瓶子,再满足的喝下最后一点快乐,在儿时,为了一瓶黄桃罐头,小伙伴们甚至可以用假装打架的方式骗取双方家长的礼品,当然被揭穿后自然少不了一顿真打。
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,南方的黄桃罐头、橘子罐头、荔枝罐头,北方的红果海棠罐头、山楂罐头,都装满了我们童年最甜蜜的回忆。
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罐头产量的增加,罐头食品从“奢侈品”变成了“日常品”,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,自2001年以来,我国罐头产量在持续提升中,在2016年达到了顶峰的1282万吨,2017年后产量开始下降,到2020年新冠元年时,我国罐头食品的产量还在持续下滑,产量为864万吨。
同时,这些罐头很多都出口到了国外,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1950年至2019年,中国累计罐头产量约为1.9亿吨,其中34%用于出口,创汇超800亿美元。
2020年,我国出口的罐头量约为219万吨,出口占比超过25%,出口额达到31.7亿美元。
从整体来看,罐头市场都走上了“下坡路”,2021年,我国出口罐头数量为199.2万吨,相比2020年减少了19.9万吨,同比下降9%,连热爱罐头食品的美国,其罐头市场未来五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也仅为1.69%,低于新鲜食品的2.23%。
随着蔬菜供给、鲜肉冷链,食物保鲜及物流仓储的日新月异,罐头只有在特殊时期物资供应紧俏时才会被想起,平时我们通过外卖软件点点外卖,去便利店随便一个新鲜的便当,或者是盒马、物美等超市,购买新鲜果蔬或预制菜,都可以轻松解决一餐。
更关键的是,被博大精深饮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,单一的罐头食品,很难满足我们挑剔的舌尖,另一方面,罐头在不少国人心中带有原罪,认为罐头中有不少防腐剂、食品添加剂、不新鲜、不健康,归为垃圾食品一类。
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,美国人均罐头年销量在90公斤左右,欧洲约有50公斤,日本约为23公斤,而中国仅两罐,想改变国人的固有成见、消费习惯很难,我国地大物博、生鲜食品丰富,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瓜分了罐头食品的市场,内需拉不动,出口订单又面临缩减。
如何让罐头重新焕发生机,是国内营业业绩一路下滑的罐头商家们,一直思索的问题,罐头巨头上海梅林,很早就开始了转型之路,从其2021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,虽然罐头仍为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,但在营收占比中仅为6.7%。
而公司在2016年收购了新西兰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商,银蕨农场牛肉有限公司50%的股权,获得了优质的上游资源,使其成功跳出单一的罐头业务,增加了公司的收入,牛羊肉业务贡献的营收超过了54%,另外从毛利率来看,公司奶糖、蜂蜜等综合食品的毛利率达到了36.25%,也超过了罐头的24.98%。
当然,作为梅林午餐肉作为国内肉类罐头的老大哥,还是要继续推陈出新的,公司开始针对年轻群体开发衍生品,比如猪大萌系列午餐肉,香辣、火锅味午餐肉一人份罐头食品,以及牛羊肉系列半成品等。
此外,还有生产椰汁的椰树集团,早在90年代就抛弃了菠萝罐头业务,成为了靠卖椰汁年收入达40亿元的食品公司;娃哈哈则推出了无蔗糖的八宝粥,粗粮版玉米南瓜粥;丰岛控股不仅做橘子罐头还做起了果泥、果冻,进军减肥代餐领域;大洋彼岸的美国午餐肉巨头SPAM也推出了单片午餐肉满足一人食需求。
为了得到市场的青睐,罐头企业正在使出浑身解数转型变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