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文首发于《紫金商业评论》,授权紫金财经发布,转载请注明来源)
2024开年,腾讯靠着“买地”,成功把自己送上了热搜。
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显示,1月23日,腾讯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以底价摘得海淀区学院路北端A、B、C、J地块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、B23研发设计用地,成交金额64.2亿元。
此事引发大量网友热议,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。
有网友表示,“看看腾讯的财报,尤其游戏这一块,再看看这个数字,就觉得对腾讯来说‘洒洒水’”。也有网友调侃,“是不是大佬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地皮,世界是个圈,起起伏伏还是回到地主时代!”
1月24日,腾讯港股高开2.79%,报279.6港元。截至当日收盘,每股281.8港元,总市值2.66万亿。
腾讯回应拿地:用于集中办公
据悉,腾讯此次拿下的地块曾于2019年挂牌并由紫光集团摘得,但2020年紫光集团因流动性问题,未能按期缴纳土地开发建设补偿费,该地块又被挂了出来。
腾讯回应称,这次交易是为了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办公地需求,并能为员工提供一个稳定并集中的办公环境。
腾讯在声明中表示:“我们希望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。因此,我们决定投入购买这些地块,以满足公司未来扩张的办公需求。”腾讯进一步解释说,该区域的学院路北端A、B、C、J地块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和B23研发设计用地的位置、特质,都非常符合公司的发展需求。
作为互联网巨头,截至到2023年Q3,腾讯有10.53万名员工,这些员工分布在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。如此庞大的人员规模,对于办公场地的需求也很大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拿地并非腾讯首次在北京拿地。
坐落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腾讯北京总部大楼,是腾讯在北京购买的首宗地块。据悉,腾讯总部大楼项目总投资18亿元,2014年10月举行开工仪式,2019年投入使用,规划占地面积77525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308640平方米。
在一众互联网企业中,腾讯一直十分热衷于拿地建楼。
2019年,腾讯还以85.2亿元底价竞得深圳A002-0076号新型产业用地、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、交通设施用地,用于建设深圳“互联网+”未来科技城。目前,腾讯在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、成都、武汉等七个城市持有地产。
大厂热衷买地
眼下,互联网大厂们轰轰烈烈地掀起了一股买地热潮。
2023年10月,米哈游斥资近11亿,在上海漕河泾拿下一块地。根据公告,地块占地约1.78万平方米,楼板价约为1.1万元/平方米,地上建筑面积容量约为9.8万平方米,限高98米。
出让合同提到,这处地块是用于“进一步增加空间载体落实‘元宇宙’产业定位,引进元宇宙产业和数字文娱头部企业总部。”
根据网上披露的合同信息,米哈游将在交地后的12个月内开始建设自己的研发总部,并于60个月内竣工。
米哈游之外,还有更多的互联网大厂布局。
2020年6月,字节跳动全资子公司深圳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,以10.82亿元在深圳粤海街道拍下一宗商业用地;2020年11月,美团65.41亿元竞得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地块,用于建新上海总部;2021年10月,华为以底价2.98亿拿下深圳龙华一宗产业用地;小米近年来也在多地购买房产,包括北京、武汉、深圳……
买地盖楼,似乎成了互联网大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标配,那么问题来了,互联网大厂们为什么这么爱买地呢?
短期来看,互联网大厂买地盖楼是为了业务、人员扩张的办公需求。
企业规模和员工人数的快速增长,导致场地不够用,加上公司新业务的发展需要,“买地”是一种必须提前要做的规划。像自建物流仓储的京东,因为行业的特殊性,必须在全国各地布局仓储中心和物流节点,京东自购地块开始的时间更早。当然京东的总部也没闲着,在北京亦庄,京东的写字楼不仅仅是几座楼,快成了一座城了。
长期来看,此类不动产或许会给互联网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和价值。
对于大部分轻资产模式的互联网大厂而言,趁资金充沛的时候未雨绸缪,既能节省租赁费用,又有一定保值增值的投资价值,危机时刻还能救急。例如,当年陷入资金链断裂困境的乐视,就曾拿出乐视大厦用于抵押贷款,以解燃眉之急。而搜狐最成功的投资,也与购买写字楼物业有关。
悄然之间,当今的互联网巨头们,在房地产领域已是遍地开花,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地产版图。